十年风雨,共度无数春秋;十年光阴,见证彼此成长。
2016年6月他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加入首发展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探索创新、追求卓越。他就是科技金融部总经理——于洋涛。
今天让我们听听他的故事,感受时序更替、个人成长及集团的变化。
请简单介绍一下您在集团的工作经历以及当初选择加入集团的原因?
于洋涛:2016年5月,我通过网站招聘信息了解集团,对“前孵化投资服务”“未来产业孵育”“市场化资源配置平台”等战略定位所吸引。由于在校期间接触过市科委体系的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智能物流系统算法),对集团服务成果转化的超前理念非常赞佩,毫不犹豫地投递了简历。
入职集团后,很幸运遇到人生中工作导师王总以及姜总。当时我们是双线开展工作,既要看得懂项目逻辑也要能写公文报告。每天都很充实,不是在看项目的路上就是在向市科委汇报项目的路上。现在看起来,这是段非常难得和珍贵的人生经历。
对荣获“2023年度优秀董监高”“2023年度优秀员工”称号,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于洋涛: 有三个关键词。
一是“反思”。一方面是对业务的复盘。结合业务完成的过程,尤其是领导的建议,对比自己做事情的方法,分析哪些方面考虑欠缺以及没能考虑到的原因,提高自己的认知。另一方面是对自己定位的不断调整。伴随着承担工作职责的变化,要对自己有更加正确的认识,需要我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还需要做什么(创新思考)等阶段的转变。
二是“轮岗”。通过集团人力资源部的“兰亭人才发展计划”,我在八年时间里分别完成三个部门的轮岗学习任务。经历不同业务领域的锻炼,辅助我更加全面深刻理解集团的业务逻辑,从而逐步构建以集团业务发展为中心的大局观。
三是“感恩”。集团是我正式工作的第一家单位,目前也是唯一一家。所以,我始终秉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态度去做事,把集团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做。
作为集团的一位元老,您是怎样理解集团核心价值观“担当、有为、创新、卓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可以与大家分享?
于洋涛: 2016年初入职场,“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是北京市创新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开展全球健康及大流行病防范的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当时肩负重任,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儿完成了北京市科委体系首个单一来源采购项目的全流程工作,最终保障项目成功落地及对外发布。刚毕业完成的首项工作,能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自身感到非常自豪,也再次对集团的使命担当有了实质性认知和感触。现在回想,正是每一次的压担子、担责任磨砺出了我对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正是每一次的担当与实干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021年,面对国内外整个资本市场环境的动荡,为响应领导指示“善于利用市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落实集团设立之初关于“盘活存量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再放大”的要求,集团以‘打造自身“造血”能力’为宗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探索运用市场化募资手段满足业务资金需要。面对创新业务,如何和银行理财沟通股权投资与固收的不同、如何更好体现集团原始创新投资服务体系的优势及未来盈利点、如何向增信机构展示集团广阔的未来及实现路径、如何让评级机构相信集团的信用质量等等,部门形成了一系列的话术及真情实感。
在部门共同的努力及拼搏下,探索开辟银行理财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新模式,发起设立了全国首个银行理财作为单一LP参与、专注于硬科技投资接力基金;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行业头部增信担保机构认可、主体2A评级、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意向,完成了集团科技创新债券4亿元的注册及首期3亿元的发行工作,实现了集团在债券市场的首次“惊艳”亮相。
今年恰是集团成立十周年,您认为集团成立十周年对您有什么特殊含义?对集团送上怎样的祝福?
于洋涛:特殊含义我理解是“变与不变”。变的是集团历经初创、治理架构完善、一体两翼业务体系、专业化运营、发债/资本运作、数字化赋能等不同发展阶段,业务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成熟、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不变的是始终践行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初心使命,以“投资成果萌芽之初,服务产业创新之需”的坚守与热爱,凝心聚力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祝福集团领航未来科技,铸就创投新纪元。